格局档次
人总在说格局,却少有人明白这两个字的分量。格局不是虚张声势的排场,而是骨子里的从容。有人住茅屋而心怀天下,有人居华厦却终日惶惶。档次亦然,不是金玉其外就能称得上高,真正的档次在于选择与舍弃的智慧。
曾见一书生,布衣粗食,谈吐间却尽是山河气象。他桌上摆的不是珍馐,而是半卷残破的《庄子》,纸页泛黄,边角磨损,却比满架精装更显分量。这便是格局。市井中常见豪客一掷千金,席间喧嚷,酒过三巡便露了底——不过是银钱堆砌的虚张声势。档次高低,原不在器物华美与否,而在于能否在喧嚣中守住静气。古籍载魏晋名士,一袭旧袍,半壶浊酒,却能论尽天下兴亡。他们的生活未必富足,但那份超然,至今令人神往。
高格局生活并非遥不可及。它可以是晨起推开窗时,不急着看手机,而是先望一眼天色;可以是与人争执时,忽然一笑,让三分余地;更可以是面对诱惑时,轻轻摇头,选择更艰难的那条路。唐人王维有诗: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这般境界,看似简单,实则需数十年的沉淀。今人总想速成,殊不知格局如老酒,急不得。
忽然想到茶。同样的茶叶,粗瓷碗里是解渴的俗物,若换成素白瓷盏,配上一方静室,便成了风雅之事。器物未变,变的只是对待它的心境。这便是档次的真谛——不在于拥有什么,而在于如何对待所拥有的一切。
偶尔也见人强求格局,反倒落了下乘。譬如硬要学古人抚琴,指法未通便急着摆谱,弦音刺耳犹自陶醉。倒不如承认不会,反显坦荡。李白说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何必强求样样精通?认清本真,比勉强攀附更接近高格。
夜深翻书,见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《寒食帖》,字迹潦草,墨迹斑驳,却比宫廷里工整的誊抄更有力量。那时他穷困潦倒,连纸墨都凑不齐,写出来的东西反而流传千古。可见格局档次,终究与处境无关。